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港中台買菜大不同

中西合璧在我印象中一直是做作的宣傳詞, 但是香港只能這麼形容.

菜市場就是一個好例子. 一把把芥藍菜, 青江菜, 菜頭的旁邊很隨意的放著 tomato on the vine, 新鮮藍莓和無花果. 有個攤位專賣各式生菜, 而對面就是一間香港傳統醬店. 泰式雜貨店也在這條街卡位, 讓你可以輕鬆買到香蕉葉和各色店內製作的醬汁. 店舖深處就是爐台和一桌子香料味濃厚的菜色, 搞不好還可以讓你秤重買回家吃.


這對我來說是個新體驗. 我習慣把採買食材的地方分類: 傳統市場, 生機食品店, 進口商品雜貨店, 本地超市, 進口超市, 批發據點...等. 在台灣是如此, 在大陸也是如此. 通常本地和進口食材的界線很分明, 也不會出現在同一個地方.

也就是說, 想要找到這天看到的東西, 可能得跑好幾個點, 甚至有可能找不到.

舉例來說...


~台北~
芥藍菜, 青江菜, 菜頭...等本地蔬菜 -> 菜市場都有. 如果想要自然農法 / 無毒 / 有機栽培的蔬菜, 可以到全省的聖德科斯棉花田購買. 也有一些小的農市或獨立店面, 整體來說很容易取得.
傳統醬店 -> 台灣有這種店嗎? 現在都不太敢隨便買外面調好的醬汁, 幾乎都是在生機食品店選購... 聽說早年可以自己帶瓶子去店家裝醬油, 可惜我沒親身經歷過.
tomato on the vine -> 沒在台北見過
新鮮藍莓 -> 進口超市 (如: 微風, City Super) 或批發據點 (Costco 應該有)
新鮮無花果 -> 只在微風看過一兩次 (台灣不也有種無花果? 但似乎沒有水果攤在賣)
各式散裝生菜 -> 沒看過散裝然後可以自己選要多少的. 可以去進口超市買單一品種自己組合, 或是選購已經搭配好的盒裝沙拉. SoFr3sh 的 LED 種植水生菜也是不錯的選擇, 種類多, 包裝的份量剛好, 價格又實惠. 想買多一點可以跟東遠國際 (PNP Food and Spices) 訂, 基本單位是公斤.
香蕉葉 -> 我只聽過有人摘朋友或自家樹上的, 沒看過有人在賣
泰式醬汁 -> 包裝好進口的不難買, 基本上任何超市都有, 只是選擇多寡的問題. 印象中沒看過店家自己製作的, 可能是因為我沒逛過本地的泰式雜貨店?

~上海~
芥藍菜, 青江菜, 菜頭...等本地蔬菜 -> 菜市場都有. 大型超市 (尤其是進口超市) 有賣標榜有機的蔬菜. 我對大陸的認證標準有些疑慮, 因此不會優先購買.
傳統醬店 -> 不知道上海有沒有, 印象中沒見過.
tomato on the vine -> 沒在上海見過
新鮮藍莓 -> 進口超市 (如: City Shop) 或網路超市 (如: Fields)
新鮮無花果 -> 傳說中的酪梨媽媽的菜攤 (上海蘆灣區, a.k.a. 舊法租界)
各式散裝生菜 -> 也是酪梨媽媽的菜攤. 傳說二字可不是隨便說說, 她的店真是老外的天堂. 包裝好的生菜則進口超市, 雜貨店, 甚至本地超市都有, 選項比台北還多. 想買多一點可以跑一趟麥德隆, 單一品種大包裝約 5~6 種可選購.
香蕉葉 -> 沒想過這個情況, 一時沒頭緒...
泰式醬汁 -> 跟台北同一個情況.

回到香港...

我沒看過一個菜市場如此協調的把進口農作物和原料混在本地貨裡面. (如果這樣的地方就在我家附近, 多幸福啊.)

在香港可能也只有中環是這種景象. 是否可以做以下解釋?

華人地區 + 英國殖民歷史 + 國際化都市精華地帶 + 地狹人稠
= 很多喜歡異國料理且有財力消費進口貨的人和本地人集中在一起
= 多元化菜市場

如果你沒問價錢, 很難想像從這菜市場走出去又是名牌精品店, 商業大樓和百貨公司林立的街道. Soho 區一條坡度 40 度的小路, 大家就在這斜面上做生意, 每個店面都是一邊高一邊低. 再往上走就是異國料理餐廳的戰區, 搞不好他們臨時少了食材也是跑來這裡尋找.

可惜我在香港的這兩天沒有下廚的機會, 只好四處張望, 過過乾癮.

下次我一定要去灣仔市場, 體驗一下莊祖宜 (廚房裡的人類學家) 逛自家樓下市場的樂趣. 我也想去九龍那邊看看更當地的生活, 還有假日的有機農市...

十分期待與香港的市場再會.

2 則留言:

  1. Julia に付いて行きたいよ!連れてで!

    回覆刪除
    回覆
    1. 私も芳さんと一緒に行きたいですね。絶対楽しいと思います^^

      刪除